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N
来源
菊科垂头菊属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stenactinum Diels,以全草入药。6~7月采收,洗净切碎,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用于痈疽肿毒,外伤感染,烧伤疼痛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阔叶垂头菊
拼音
Kuò Yè Chuí Tóu Jú
英文名
Broadleaf Cremanthodium
出处
始载于《四川阿坝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丛叶垂头菊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emanthodium stenactinium Diels ex Limpr. [C.stenactinium var. euillosum Hand.-Mazz.]
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收,洗净,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丛叶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,高48-50cm。全株灰绿色或蓝绿色。根肉质,直径3-4mm,多数。茎直立,单生,最上部被褐色有节柔毛,余均光滑,基部被枯叶柄包围。丛生叶与茎基部叶具宽柄,柄长4-8cm,宽达2cm,基部宽,具鞘;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6-15cm,宽2-6cm,先端急尖工钝圆,基部渐狭成柄,作缘;茎生叶5-6,互相密接,直立,筒状抱茎,中下部者长圆形,长4-8cm,先端钝,有尖头,最上部叶膜质,苞叶状,先端钝。头状花序辐射状,下垂,1-13,通常排成总状花序,稀单生;花序梗长0.5-8cm,被褐色有节柔毛;总苞半球形,长1.3-1.5cm,宽1.5-3cm,被褐色有节柔毛或脱毛近光滑,基部被膜质卵形苞片;总苞片12-16.2层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宽6-8m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内层具宽的膜质边缘;舌状花淡黄色,舌片线状披针形,长3-7cm,宽1.5-2.5mm,先端长渐尖,管部长约5mm;管状花黄色,长约10mm,管部长约3mm。瘦果,冠毛白色,与花冠等长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部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水边或灌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痈痈且毒;湿疹瘙痒;外伤感染;烧伤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捣敷;或取汁涂。内服:3-9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阿坝中草药》:用于痈疽肿毒,外伤感染,烧伤疼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