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点地梅
拼音
Diǎn Dì Méi
别名
来源
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(Lour.) Merr.的全草。春季开花时采集,除去泥土晒干。
性味
苦、辛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,风火赤眼,跌扑损伤,以及咽喉肿痛等症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。
备注
(1)治风火赤眼,常与菊花、桑叶等配合应用;治跌扑损伤,可与当归、川芎、落得打等配合应用;治咽喉肿痛,可单位应用,也可与筋骨草、板蓝根、胖大海等配合应用。
(2)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,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。本品味甚苦,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、慢性咽喉肿痛,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点地梅
拼音
Diǎn Dì Méi
别名
噶蒂慕布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细柔毛。根细长,具少数分枝。叶簇生于基部;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钝尖或钝圆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。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;花茎自基部抽出,细长,长10~15厘米,绿色或带紫红色;花小,粉红色。
生境分部
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利水。治热性水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