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药大辞典》:枫香树根
拼音
Fēnɡ Xiānɡ Shù Gēn
别名
枫果根、杜东根(《福建民间实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根。
性味
《泉州本草》:"辛苦,性平,无毒。"
归经
《泉州本草》:"入脾、肾、肝三经。"
功能主治
治痈疽,疔疮,风湿关节痛。
《纲目》:"治痈疽巳成,擂酒饮,以滓贴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乳痈:枫树根一两,犁头草三钱。酒水各半煎服。初起者可使内消;已成脓者,可使易溃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②治痈疔:鲜枫果根二两,红糖一两,酒糟五钱,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民间实用草药》)
③治肿毒凝结:鲜枫果根二重皮和冬蜜杵烂,敷患处。(《福建民间实用草药》)
④治风湿关节痛:枫树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⑤治风疹:枫树根五钱至一两,枫果十一枚,艾叶一钱五分,枫树菌五钱。煮鸡蛋兑洒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枫香树根
拼音
Fēnɡ Xiānɡ Shù Gēn
英文名
Root of Beautiful Sweetgum
别名
枫果根、杜东根。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
采收和储藏:秋、矢采挖,洗净,去粗皮,晒干。
原形态
枫香树 落叶乔木,高20-40m。树皮灰褐色,方块状剥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3-7cm;托叶线形,早落;叶片心形,常3裂,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,长6-12cm,宽8-15cm,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细锯齿,齿尖有腺状突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无花被;雄花淡黄绿色,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,生于枝顶;雄蕊多数,花丝不等长;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;萼齿5,钻形;子房半下位,2室,花柱2,柱头弯曲。头状果序圆球形,直径2.5-4.5cm,表面有刺,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,两瓣裂开,每瓣2浅裂。种子多数,细小,扁平。花期3-4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部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。
性状
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,稍弯曲,直径2-6cm,长20-30cm。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,外皮剥落处显黄白色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,皮部黑棕色,木部黄白色。气清香,味辛、微苦涩。
性味
辛;苦;平
归经
脾;肾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祛风止痛。主痈疽疔疮;风湿痹痛;牙痛;湿热泄泻;痢疾;小儿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纲目》:治痈疽已成,擂酒饮,以滓贴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