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果小檗
拼音
Hēi Guǒ Xiǎo Bò
别名
刺黄柏、则热克(维名)。
出处
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1.5~2米,多分枝。根粗长,黄色。叶簇生于短枝;叶片倒卵形,全缘或有齿;小枝和短枝基部外侧常有三叉的一长两短的硬刺。总状花序;花小,黄色。浆果球形,成熟后紫黑色。
生境分部
生于低山和森林地带的河谷以及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于新疆。
性味
味苦,性寒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治痢疾,肠炎,咽炎,口腔炎,湿疹,疖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漱口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黑果小檗
拼音
Hēi Guǒ Xiǎo Bò
英文名
Ignorant Barberry
别名
刺黄柏、小檗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根皮和茎皮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hneid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收,除支枝叶、须根,剥取皮部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1-2m。茎直立,基部多分枝,嫩枝褐色,老枝灰色,刺单一或3分叉,长1-3cm,暗褐色。叶簇生,革质;叶片卵圆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2.5-7cm,宽2-5m,先端钝圆,基部渐狭,全缘或具疏锯,上面绿色,下面黄绿色,有不清晰的叶脉。总状花序稀疏,具3-9花;花黄色,直径8-12mm,花梗长5mm;苞片披针形;萼片宽卵形,淡红色;花瓣6,基部具2个圆形腺体;雄蕊6;子房筒状,花柱先端盘状,胚珠6,有短柄。浆果球形或广椭圆形,紫黑色,被一层灰粉。种子5-6颗,多皱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部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坡及灌木丛中,平原河滩地上也有生长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。
化学成分
茎皮含小檗碱(berberine)1.9%,还含小檗胺(berbamine),掌叶防已碱(palmatine)药根碱(jatrorrhizine)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入肝经
功能主治
清湿热;泻火解毒。主湿热痢疾;泄泻;目赤肿痛;咽喉肿痛;口疮;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或含漱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可治眼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