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六:柴胡疏肝散
【处方】陈皮(醋炒)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(麸炒)芍药各4.5克 甘草(炙)1,5克 香附4.5克
【功能主治】疏肝解郁。主胁肋疼痛,寒热往来。
【用法用量】用水220毫升,煎至180毫升,空腹时服。
【摘录】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六
《准绳·类方》卷四引《统旨》:柴胡疏肝散
【别名】柴胡舒肝散、柴胡疏肝汤
【处方】柴胡2钱,陈皮(醋炒)2钱,川芎1钱半,芍药1钱半,枳壳(麸炒)1钱半,甘草(炙)5分,香附1钱半。
【药理作用】对泌胆功能的影响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》(1989;1:11):王昕等用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,然后用本方灌胃给药,在腹腔麻醉条件下,做胆汁引流,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。结果表明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(P<0.01),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【功能主治】疏肝理气。主因怒气郁而胁痛,寒热往来,痛而胀闷,不得俯仰,喜太息,脉弦。现用于神经官能症、中耳炎等。胁肋疼痛。肝实胁痛,不得转侧,喜太息。
【用法用量】柴胡舒肝散(《验方新编》卷五)、柴胡疏肝汤(《不知医必要》卷二)。
【各家论述】①《景岳全书》:柴胡、芍药以和肝解郁为主;香附、枳壳、陈皮以理气滞;川芎以活其血;甘草以和中缓痛。②《谦斋医学讲稿》: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、香附和血理气,治疗胁痛,寒热往来,专以疏肝为目的。用柴胡、枳壳、香附理气为主,白芍、川芎和血为佐,再用甘草以缓之,系疏肝的正法,可谓善于运用古方。
【临床应用】①神经官能症《四川中医》(1989;4:23):一患者,自觉咽中有异物,多方检查结果均无异常,并见精神抑郁,时叹息,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。治用本方加半夏、瓜蒌各15g。服药2剂,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,继服5剂而痊愈。②中耳炎《四川中医》(1989;4:23):一患者,自觉耳内胀闷堵塞,听力下降。西医诊断为“非化脓性中耳炎”。检查:耳鼓膜轻度充血并呈内陷。证属:肝气郁结,气血凝滞。治用本方加陈皮、僵蚕各12g,菖蒲6g。服药5剂,耳闭塞明显减轻,继服上方19剂,听力恢复,余症消除。
【摘录】《准绳·类方》卷四引《统旨》
《张氏医道》卷十四:柴胡疏肝散
【处方】柴胡2钱,橘皮(醋炒)2钱,川芎(童便浸,切)1钱半,芍药1钱半,枳壳(炒)1钱半,甘草(炙)5分,香附(醋炒)1钱半,山栀(姜汁炒黑)1钱,煨姜1片。
【功能主治】解郁调肝。主怒火伤肝,胁痛,血菀于上。呕血,脉弦数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,食前温服。
吐血,加童便半盏。
【各家论述】《医略六书》:柴胡疏肝木以解郁,山栀清郁火以凉血,白芍敛肝阴以止血,川芎化凝血以归肝,枳壳破滞气,陈皮利中气,香附调气解气郁,薄荷解郁疏肝,甘草缓中以泻肝火也;更用童便降火以涤瘀结。为散煎冲,生者力锐而熟者性醇,务使怒火顿平则肝郁自解,肝络清和,安有胁痛呕血之患乎!
【摘录】《张氏医道》卷十四
《医医偶录》卷二:柴胡疏肝散
【处方】柴胡1钱2分,陈皮1钱2分,川芎1钱,赤芍1钱,枳壳1钱,醋炒香附1钱,炙草5分。
【功能主治】肝气左胁痛。
【摘录】《医医偶录》卷二
《医学传灯》卷下:柴胡疏肝散
【处方】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甘草、陈皮、白茯、白芍、香附、枳壳、玄胡。
【功能主治】痞块,痛无形质,不时而发者,非痃即癖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热,加山栀。
【摘录】《医学传灯》卷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