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大全网
快速导航

杜仲藤的功效与作用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杜仲藤

拼音

Dù Zhònɡ Ténɡ

别名

杜仲藤仲、土杜仲、鸡腿藤、牛腿子藤、白皮胶藤

来源

夹竹桃科杜仲藤属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ium huaiting Chun et Tsiang,以老茎及根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切片晒干用。

性味

苦、微辛,平。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

祛风活络,强筋状骨。用于风湿痹痛,腰肌劳损,腰腿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3~5钱。外用适量,茎皮及干叶研粉撒患处。

备注

(1)本品有小毒,过量服用可出现头晕、呕吐等症状。

(2)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近缘植物,其老茎和根在广东、广西也作杜仲藤(藤杜仲)入药,功效近似:白杜仲藤(白喉崩、九牛藤)Parabarium micranthum (Wall.)Pierre.;红杜仲藤(红喉崩)Parabarium chunianum Tsiang。

摘录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杜仲藤

来源

卫矛科杜仲藤Euonymus chinensis Lindl.,以全株入药。

生境分部

广东。

性味

微辛、涩,平。

功能主治

舒筋活络,强壮筋骨。主治风湿腰腿痛,跌打损伤,高血压。

用法用量

1~2两。

摘录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杜仲藤

拼音

Dù Zhònɡ Ténɡ

别名

藤杜仲、红杜仲、土杜仲、白杜仲、软羌藤、白皮胶藤、九牛藤、鸡嘴藤、老鸦嘴、松筋藤、白胶藤、土续断、大种笔须藤、小白皮芯、结衣藤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、红杜仲藤及毛杜仲藤的茎皮和根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raharium micranthum(A.DC.)Pierre[Ecdysanthera micranthaA.Dc.]2.Parabarium chunnianum Tsiang3.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剥取茎皮和根皮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

1.粗壮木质攀援藤本。枝有不明显的皮孔,具乳汁,除花冠外,全株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,有微毛;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8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锐尖。聚伞花序总状,顶生及腋生,花小密集,水红色;花萼5深裂,内面基部腺体不多或缺,裂片披针形;花冠白色或粉红色,坛状,裂片在花蕾中内褶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基部,花药箭头状,花丝短;花盘环状;子房具微柔毛,花柱短,柱头圆锥状。蓇葖果基部膨大,向先端渐狭尖成长喙状。种子长达2cm;种毛长约4cm;绢质白色。花期3-6月,果期7-12月。

2.本种与杜仲藤的区别在于:叶片卵圆状椭圆形,背面具黑色乳头状腺点。蓇葖果双生或有时:个不发育;种毛长约1.5cm。花期4-11月,果期8月至翌年2月。

3.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:全株除花冠外,均密被锈色柔毛。种毛轮生,长约3cm。花期4-6月,果期7月至翌年6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300-800m的山谷、疏林或密林、灌木丛、水旁等处。

2.生于海拔250-500m的山林密林中。

3.生于海拔200-1000m的热带雨林中、疏林中湿润处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2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。广西等地。

3.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
性状

性状鉴别 ⑴杜仲藤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,厚1-2.5mm。外表面带栓皮,灰棕色或灰黄色,有皱纹及横长皮孔,黄白色,刮去栓皮显红棕色,较平坦。内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,有细纵纹。折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,稍有弹性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
⑵红杜仲藤树皮呈不规则卷筒状或槽状,厚1-3mm。外表面紫褐色或黑褐色,有皱纹及横向裂纹,皮孔稀疏,呈点状,刮去栓皮显紫红色或红褐色。内表面紫红褐色,具细密纵纹。折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,稍有弹性。

⑶毛杜仲藤树皮呈卷简状或槽状,厚2-5mm。外表面灰棕色,稍粗糙,无横向裂纹,皮孔稀疏细小,灰白色,刮去栓皮呈棕红色。或黄棕色。折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,稍有弹性。

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:⑴杜仲藤:木栓层细胞10余列,切向壁稍厚,木化,栓内层明显。皮层窄,有多数石细胞群散在,近栓内层处呈断续环状排列,有的胞腔含棕色物;有的石细胞伴有非木化纤维。韧皮部宽广,有石细胞群和乳汁管散在,有时可见胶质团块。射线宽1-5列细胞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淀粉粒。

⑵红杜仲藤木栓细胞10余列。皮层窄,有众多石细胞群散在,近栓内层1-4列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带;纤维数个或数十个成束。韧皮部宽广,其外侧及中部有石细胞群散在。乳汁管众多,有时可见胶质团块。射线宽2-6列细胞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淀粉粒。

⑶毛杜仲藤木栓细胞4-10余列。皮层窄,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,或断续排列成环;纤维束易见。韧皮部宽广,其外侧散有石细胞;乳汁管多见。射线宽1-5列细胞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淀粉粒。

粉末特征 :⑴杜仲藤:红棕色。

①石细胞多,成群或散在,类矩形、类方形、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,长40-90μm,直径20-60μm,大部分石细胞层纹明显。纤维状石细胞长180μm。②草酸钙方晶多,直径10-25μm。③淀粉粒多,革粒椭圆形、类圆形、类三角形等,直径4-15μm,脐点十字形、人字形或裂缝状。④胶丝长条形,弯曲或扭曲成团状,直径30-60μm。⑤乳汁管直径30-40μm。⑥纤维较少,一种壁薄,另一种壁厚,直径20-30μm。⑦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,直径15-50μm。⑧筛管侧壁筛域少,椭圆形或类圆形。⑨射线宽1-5列细胞。

⑵红杜仲藤红棕色。①草酸钙方晶多,直径15-30μm。②石细胞淡黄色,呈椭圆形、类方形、类长方形、类三角形或形状不规则,长30-120μm,直径15-40μm,孔沟及壁孔明显,壁厚薄不一,腔大小不等,内常含棕色物。分支状石细胞,壁厚,层纹明显,直径达80μm,纤维状石细胞长可至225μm。

③胶丝常弯曲或扭曲成团,直径12-54μm。④乳汁管直径15-23μm,内常见胶丝。⑤纤维少见,壁厚,直径15-25μm。⑥筛管侧壁筛域小,椭圆形或圆形。⑦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直径12-23μm。⑧淀粉粒,多单粒,椭圆形或类圆形;复粒2-3个,直径4-10μm。⑨射线宽2-6列细胞。

⑶毛杜仲藤红棕色。①草酸钙方晶多,直径15-30μm。②石细胞多,呈椭圆形、类方形、类长方形,长43-110μm,直径23-45μm,壁孔及孔沟明显,胞腔较大。③淀粉粒多,直径4-15μm,单粒,长椭圆形或椭圆形、类三角形,脐点短缝状。④胶丝长条形,弯曲或扭曲成块状,直径15-40μm。⑤乳汁管直径35μm。⑥纤维较少,长梭形,壁厚,直径15μm。⑦筛管侧壁筛域较小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。⑧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直径15-56μm。⑨射线宽1-5列细胞。

性味

苦;微辛;性微温;小毒

归经

肝;肾经

功能主治

祛风湿;强筋骨。主风湿痹痛;腰膝酸软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6-9g;或浸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撒。

注意

内服过量有头晕、呕吐等中毒症状。解毒可用甘草60g,水煎服;或用红糖60g,生姜15g,水煎服。本品不可混作杜仲使用。

摘录

《中华本草》

按名称首字母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