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海椒
拼音
Yě Hǎi Jiāo
别名
海茄子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,岩海椒、观音莲,玉珊瑚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毛叶冬珊瑚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30~60厘米。茎灰褐色,新枝绿色,幼枝、叶柄、叶下面及果梗均具星状柔毛或稍有柔毛。单叶互生,卵状长圆形,长2.5~5厘米,宽8~15毫米,常2枚生于一处,一大一小,先端圆钝,基部窄狭成柄,全缘或呈微波状,上面疏被短毛或近于无毛,下面疏被短毛或星状毛。花1~2朵叶腋外生;花小,白色;萼绿色,略成钟状,上端5裂,微被毛;花冠浅钟状,5裂;雄蕊5,黄色;花柱线形,柱头小,略呈头状。浆果圆球形,橘红色或红色,直径约2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平,略呈肾形,平滑。花期3~6月。果期4~7月。
生境分部
生于荒地、林边。分布四川,贵州;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毛叶冬珊瑚碱。
药理作用
毛叶冬珊瑚碱有抗结核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作用;在体外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为3毫克/毫升,作用不受血清的影响。尚可作为甾体的前身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甘辛,温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消积,利膈,下热毒。治风湿麻痹,湿热痒疮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月家病,疔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野海椒
拼音
Yě Hǎi Jiāo
英文名
Herb of False Jerusalemcherry
别名
海茄子、岩海椒、观音莲、玉珊瑚、天辣子、陈龙茄、洋海椒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珊瑚豆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pseudo-copsicum L.var.di-florum (Vell.) Bitter [S.capsicasterum Link. Ex Schau;S.di-florum Vell.; S. dunnianum Levl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分枝小灌木,高0.3-1.5m。小枝幼时被树枝状簇绒毛,后渐脱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mm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2-5cm,宽1-1.5cm,常2枚生于一处,一大一小,先端钝圆,基部渐狭成柄,全缘或呈微波状。花序短,腋生,通常1-3朵,单生或成蝎尾状花序;总花梗短几近于无;花梗长约5mm;萼绿色,略成钟状,上端5裂,微被毛;花冠浅钟状状,白色,5深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5,黄色;子房近圆形,花柱线形,柱头小,略成头状。浆果单生,球状,珊瑚红色或橘黄色,直径1-2cm;种子多数,扁平,略呈肾形,平滑。花期朋,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部
生态环境:生于荒地、林边。
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、贵州;北京、上海。江苏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毛叶冬珊瑚碱(Solanocapsine)。
药理作用
毛叶冬珊瑚碱有抗结核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作用;在体外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为3mg/ml,作用不受血清的影响。尚可作为甾体的前身。
性味
味辛;性温,小毒
功能主治
祛风湿;通经络;消肿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腰背疼痛;跌打损伤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每日量5-1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