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大全网
快速导航

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

《中国药典》:淡竹叶

拼音

Dàn Zhú Yè

英文名

HERBA LOPHATHERI

别名

碎骨子山鸡米、金鸡米、迷身草

来源

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. 的干燥茎叶。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,晒干。

性状

本品长25~75cm。茎呈圆柱形,有节,表面淡黄绿色,断面中空。叶鞘开裂。叶片披针形,有的皱缩卷曲,长5~20cm,宽1~3.5cm;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。叶脉平行,具横行小脉,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,下表面尤为明显。体轻,质柔韧。气微,味淡。

鉴别

本品叶的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,垂周壁薄,波状弯曲,其下可见圆形栅栏细胞。下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,长细胞长方形,垂周壁波状弯曲;短细胞为哑铃形的硅质细胞和类方形的栓质细胞,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;气孔较多,保卫细胞哑铃形,副卫细胞近圆三角形,非腺毛有三种:一种单细胞长非腺毛;一种单细胞短非腺毛,呈短圆锥形;另一种为双细胞短小毛茸,偶见。

炮制

除去杂质,切段。

性味

甘、淡,寒。

归经

归心、胃、小肠经。

功能主治

清热除烦,利尿。用于热病烦渴,小便赤涩淋痛,口舌生疮。

用法用量

6~9g。

贮藏

置干燥处。

备注

(1)淡竹叶的块根形似麦冬,华东地区有称之为“竹叶麦冬”者,非中药之麦冬。

(2)淡竹叶并非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. henonis (Miff)Stapf. ex Rehd.之叶。

(3)江苏地区有以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.的全草称淡竹叶,二者疗效不同,不宜混用。

(4)用于清心,可与黄连、生地、木通甘草等配伍;用于渗利湿热,可与滑石茵陈通草等同用。

(5)淡竹叶一药,始载于《本草纲目》。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叶(鲜竹叶),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“淡竹叶”的叶。由此可知,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,它所用的竹叶,都是鲜竹叶,不是淡竹叶。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、利小便,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,且能凉胃,又能用治上焦风热;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,以渗湿泄热见长。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,如处方只写竹叶,都配淡竹叶。如需用鲜竹叶,必须临时采集。淡竹叶的根,据文献记载,能破血堕胎,有待研究。

摘录

《中国药典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淡竹叶

拼音

Dàn Zhú Yè

别名

竹叶门冬青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迷身草(《岭南科学杂志》),山鸡米(《华南经济禾草植物》),竹叶麦冬(《中国药植志》),金竹叶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长竹叶(《江苏植药志》),山冬、地竹、野麦冬(《广西中药志》),淡竹米(《药材学》),林下竹、土麦冬(《闽东本草》)。

出处

《纲目》

来源

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。5~6月未开花时采收,切除须根,晒干。

原形态

多年生草本,高40~100厘米。有短缩而稍木质化的根茎,须根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。茎丛生,细长直立,中空,表面有微细的纵纹,基部木质化。叶互生;叶片披针形,长5~20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,全缘,两面无毛或具小刺毛,脉平行,小横脉明显,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;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;叶舌截形,长0.5~1毫米,质硬,边缘有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~30厘米,分枝较少,小穗疏生,长7~12毫米,宽1.5~2.5毫米,伸展或成熟时扩展,基部光滑或被刺毛,具极短的柄;颖矩圆形,具5脉,先端钝,边缘膜质,第一颖较第二颖短;外稃较颖长,披针形,具7~9脉,顶端的数枚外稃中空,先端具短,内稃较短,膜质透明;子房卵形,花柱2枚,柱头羽状。花期7~9月。果期10月。

生境分部

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。分布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产浙江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。此外,安徽、江西、四川、福建、河南等地亦产。

性状

干燥带叶的茎枝,全长30~60厘米。商品常已切断。茎枯黄色,中空,扁压状圆柱形,直径1~2毫米;有节,叶鞘抱茎,沿边缘有长而白色的柔毛。叶片披针形,皱缩卷曲,长5~20厘米,宽2~3.5厘米,青绿色或黄绿色,二面无毛或被短柔毛,脉平行,有明显的小横脉,质轻而柔弱。气微弱,味淡。以色青绿、叶大、梗少、无根及花穗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

茎、叶含三萜化合物:芦竹素,印白茅素,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。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
药理作用

①解热作用

对人工发热的大白经口给予淡竹叶1~20克/公斤有退热作用,有效成分溶于水而难溶于醇。用大肠杆菌皮下注射使猫和家兔引起人工发热,2克/公斤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等于33毫克/公斤非那西汀的0.83倍。

②利尿作用

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猪苓、木通等为弱,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等强。

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。

毒性

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.645克/10克。

炮制

拣去杂质及根,切段,晒干。

性味

甘淡,寒。

①《纲目》:"甘,寒,无毒。"

②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甜辛淡,性寒。"

归经
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肾二经。"
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少阴、厥阴经。"

功能主治

清心火,除烦热,利小便。治热病口渴,心烦,小便赤涩,淋浊,口糜舌疮,牙龈肿痛。

①《纲目》:"去烦热,利小便,清心。"

②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痰止渴,除上焦火,明眼目,利小便,治白浊,退热,散痔疮毒。"

③《握灵本草》:"去胃热。"

④《本草再新》:"清心火,利小便,除烦止渴,小儿痘毒。外症恶毒。"

⑤《草木便方》:"消痰,止渴。治烦热,咳喘,吐血,呕哕,小儿惊痫。"

⑥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咳嗽气喘,眼捕。"

⑦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清凉解热,利尿。治热病口渴,小便涩痛,烦热不寐,牙龈肿痛,口腔炎。"

⑧《广西中药志》:"治鼻衄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注意

《品汇精要》:"孕妇勿服。"

复方

①治尿血:淡竹叶、白茅根各三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②治热淋:淡竹叶四钱,灯芯草三钱,海金沙二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备注

本植物的根茎及块根(碎骨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摘录

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淡竹叶

拼音

Dàn Zhú Yè

英文名

Common Lophatherum Herb, Common Lophatherum

别名

竹叶门冬青、迷身草、山鸡米、金竹叶、长竹叶、山冬、地竹、淡竹米、林下竹

出处
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淡竹叶,处处原野有之。春生苗高数寸,细茎绿叶,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,其根一窠数十须,须上结子,与麦门冬一样,但坚硬尔。随时采之。八、九月抽茎,结小长穗。人采其根苗,捣汁和米作曲,甚芳烈。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. 2.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.

采收和储藏:5-6月未开花时采收,切除须根,晒干。

原形态

1.淡竹叶 多年生草本,高40-90cm。根状茎粗短,坚硬。须根稀疏,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。秆纤弱,多少木质化。叶互生,广被外形,长5-20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或短尖,全缘,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,平行脉多条,并有明显横脉,呈小长方格状,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;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;叶舌短小,质硬,长0.5-1mm,有缘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30cm,分枝较少,疏散,斜升或展开;小穗线状技针形,长7-12mm(连同短芒),宽1.5-2.5mm,具粗壮小穗柄,长约1mm;颖长圆形,具五脉,先端钝,边缘薄膜质,第1颖短于第2颖;外稻较颖为长,被针形,长6-7mm,宽约3mm,先端具短尖头,具5-7脉,内释较外停为短,膜质透明。颖果纺锤形,深褐色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 2.中华淡竹叶 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。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cm。圆锥花序分枝较短,长3-8cm;小穗广披针形,长7-9cm,宽2.5-3mm;颖宽卵形,具5-7脉;第1外稃长约6mm,宽约5mm,具7脉,先端有长不及1mm的短芒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态环境:1.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。 2.中华淡竹叶生长于山坡、溪边。

资源分布:1.淡竹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。 2.中华淡竹叶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
栽培

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气候。宜选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栽培。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,直播法。7-9月,在种子成熟时割取果穗,搓下种子,晒干、簸净贮藏备用。春播手3-4月,在整平的林下地,按沟心距25cm-30cm开横沟,播幅约10cm,深2-5cm。播前,种子用草木灰拌匀,播时先在沟里施入人畜粪水,把种子灰均匀撒入,上覆盖一层薄细土。每1hm2用种子10.5-12kg。

田间管理 在幼苗出齐后,要注意除草。苗高3-6cm时追肥1。以后在7月、10月再进行中耕除草、追肥各1次二肥料以人畜粪水或复合肥为主。以后株丛较大,每年在春、秋季各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。

采收加工 栽后3-4年开始采收。在6-7月将开花时,除留种以外,其余一律离地2-5cm处割起地上部分,晒干,理顺扎成小把即成。但在晒时,不能间断,以免脱节;夜间不能露天堆放,以免黄叶。可连续收获几年。

性状
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长25-30cm,直径1.5-2mm;表面淡黄绿色,有节,节上抱有叶鞘,断面中空。叶多皱缩卷曲,叶片被外形,长5-20cm,宽1-3.5cm;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,叶脉平行,具横行小脉,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,下表面尤为明显。叶鞘长约5cm,开裂,外具纵条纹,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。体轻,质柔韧。气微,味淡。 以叶大、色绿、不带根及花德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上表皮细胞大小不一,位于叶脉间叶肉组织上方的细胞大而呈扇形,长宽可至88μm,位于叶脉或机械组织上方的细胞极小,长宽约8μm;下表皮细胞长方形,较小,排列整齐,有气孔;上下表皮均被角质层,有单细胞非腺毛。栅栏组织为1-2列短往状细胞,海绵组织为2-4列细胞。主脉维管束外韧型,具束鞘纤维,木质部导管稀少,排成V形,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下方,与木质部之间具2-3列纤维。叶脉处上下表皮内侧有厚壁纤维束。

茎横切面:表皮为1列排列紧密的小长圆形细胞,细胞外壁增厚;具有层纹。表皮上有短小的单细胞非腺毛、气孔和角质层。表皮内侧为1-3列薄壁细胞,常被厚壁组织分隔成断续环状。薄壁细胞内侧为4-5列纤维排成环状,其中常嵌入小形维管束。纤维层内侧为薄壁组织,其间散有较大形的维管束。维管束形状与叶同。茎中央常破裂而中空。

粉末特征:谈及绿色。①叶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,垂周壁彼状弯曲;外壁稍厚。有非腺毛及少数气孔。②叶下表皮长细胞呈长方形或长条形,垂周壁波状弯曲;短细胞(硅质细胞与检质细胞)与长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,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,硅质细胞短哑铃形,栓质细胞类方形、类长方形,壁不规则弯曲;气孔较多,保卫细胞哑铃形,副卫细胞略呈圆三角形。③非腺毛单细胞,有三种:一种甚细长,有的具螺状纹理;一种呈短圆锥形,基部横卧;一种呈棒状,先端钝圆,内含黄色分泌物。④叶鞘下表皮长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条形,垂周壁微波状弯曲,有的连珠状增厚,纹孔细小,孔沟明显;长短细胞相间排列;有气孔及非腺毛。此外,有茎表皮细胞、硅质细胞、检质细胞及纤维、环纹、螺纹、孔纹导管等。

化学成分

茎、叶含三萜化合物:芦竹素(arundoin),印白茅素(cylindrin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无羁萜(friedelin)。

药理作用

1.解热作用:本品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,有解热作用,解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盐酸,但不易溶于醇及醚。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,2g/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约为33mg/kg非那西汀的0.83倍。

2.利尿作用:正常人试以本品10g煎服,利尿作用弱,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。其利尿作用较木通、猪苓为弱,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。

3.其它作用:本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。本品粗提物100g(生药)/kg 对肉瘤S-180的抑制率为43.1-45.6%,但对子宫颈癌-14和淋巴肉瘤-1 腹水型无抑制作用。本品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。

毒性

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.645g/10g。本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为 64.5g/kg。

鉴别

理化鉴别(1)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醇20ml回流1h,滤过。取滤液5ml置小蒸发皿中,于水浴上蒸干,残渣加1ml溶解,再加浓硫酸1-2滴,即显红色,渐变成紫红色、蓝紫色最后呈污绿色。 (2)取本品碎片1g,加水30ml,煮沸10min,滤过。滤液浓缩成1ml,加新制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ml,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,产生棕红色沉淀。

炮制

拣去杂质及根,切段,晒干。

性味

甘;淡;寒

功能主治

清热;除烦;利尿。主烦热口渴;口舌生疮;牙龈肿痛;小儿惊啼;小便赤涩;淋浊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9-15g。

注意

无实火、湿热者慎服,体虚有寒者禁服。

复方

①治尿血:淡竹叶、白茅根各三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②治热淋:淡竹叶四钱,灯芯草三钱,海金沙二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各家论述

1.《纲目》:去烦热,利小便,除烦止渴,小儿痘毒,外症恶毒。

2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痰止渴,除上焦火,明眼目,利小便,治白浊,退热,散痔疮毒。

3.《握灵本草》:去胃热。

4.《本草再新》:清心火,利小便,除烦止渴,小儿痘毒,外症恶毒。

5.《草木便方》:消痰,止渴。治烦热,咳喘,吐血,呕哕,小儿惊痫。

6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咳嗽气喘,眼痛。

7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清凉解热,利尿。治热病口渴,小便涩痛,烦热不寐,牙龈肿痛,口腔炎。

8.《广西中药志》:治鼻衄。

摘录

《中华本草》

按名称首字母查询